“货明明签收了,为什么库存一直不上?”
“约好的时间,卡车却迟迟不到仓?”
“说好包清关,结果税费还得我来付?”
这些对话,是不是听起来格外熟悉?
美国尾程卡车派送(简称“卡派”),作为FBA头程中常用、性价比高的方式之一,看似流程成熟,实则暗藏“坑点”。一个环节出错,轻则延误上架,重则整批货滞留海外,损失惨重。
坑一:只看低价,忽略“全包价”背后的水分
很多卖家选服务商时,第一反应是比价。
“A家1800,B家1600,选便宜的!”
但请记住:价格越低,越要问清“包什么”。
常见“伪全包”套路:
只包基础运费,燃油附加费、码头操作费另算
不包查验费,一旦被美国海关查验,额外收$500+
声称“双清包税”,实则目的港税费仍由发货人承担
避坑建议:
✅ 要求提供完整费用清单,逐项确认
✅ 明确“是否包税、是否包查验、是否包偏远费”
✅ 拒绝“按实际发生收取”这类模糊表述
记住: 真正的“全包”,是一份报价单定乾坤,中途不加价。
坑二:不打托 or 错打托,仓库拒收没商量
美国亚马逊仓库早已实现自动化分拣,托盘标准化是入库前提。
但仍有卖家踩雷:
为了省卡板费,选择“地板货”(Floor Loaded)
托盘尺寸不符(标准为48"x40")
打托不规范:货物超出卡板、绑带松动、标签遮挡
结果?
到仓后无法用叉车卸货
被强制要求返场重打托
预约失效,重新排队,延误7天+
避坑建议:
✅ 必须打托,且使用标准GMA卡板
✅ 货物不超板、不倾斜、不松散
✅ 每托重量建议控制在1500lbs以内(约680kg)
✅ 外箱标签清晰、平整、无覆膜反光
一句话: 能用叉车一次性卸完的货件,才容易被仓库优先接收。
坑三:预约失败,却没人通知你
你以为“已安排派送”=“一定能进仓”?
错。
亚马逊FBA仓库的预约系统(Appointment)极其严格,临时取消、改期、拒约是常态,尤其在旺季。
更可怕的是,有些服务商在预约失败后,既不通知你,也不主动处理,导致你的货在海外仓一放就是两周。
避坑建议:✅ 要求提供预约确认截图(含ISA编号、时间、仓库地址)
✅ 约定异常情况下的48小时内响应机制
✅ 提前了解目标仓库当前是否“限约”或“爆仓”
提醒: 可通过亚马逊后台【货件跟踪】查看预约状态,别等上架了才发现根本没约上。
坑四:轨迹断更,货在途中“失联”
最让人焦虑的不是慢,而是——
不知道货在哪。
有些物流链路信息更新滞后,甚至全程只有“已提柜”和“已签收”两个节点,中间长达一周“失联”。
一旦遇到海关查验、车队调度问题,你完全无法干预。
避坑建议:✅ 要求提供GPS实时追踪链接或节点推送
✅ 关键节点必须更新:提柜、离港、到仓、签收
✅ 签收后提供带签名的POD文件(Proof of Delivery)
没有透明追踪的卡派,就是在赌运气。
坑五:盲目追求“直送”,忽略拆柜分流必要性
有些卖家觉得自己货量大,想走“整柜直送”(Direct FCL),省去海外仓环节。
听起来高效,实则风险极高:
亚马逊仓库不一定接受整柜预约
一旦拒收,整柜滞留,产生高额滞箱费
无法灵活拆分发往多个仓库
而通过海外仓拆柜+分拨派送,反而更稳妥:
可按仓库优先级分批预约
支持多仓调拨,降低集中爆仓风险
异常货件可及时处理
避坑建议:
除非是发往LA、ONT等高频接收大仓,否则建议走“拆柜卡派”模式,灵活性更高。
坑六:忽略合规,为“快”埋下隐患
为了加快入库,有些渠道会使用非正规预约通道、伪造文件、甚至“飞单”入仓。
短期看似乎省时,但一旦被亚马逊系统识别:
货件标记为“异常”
影响后续发货权限
严重者可能关联账户安全
避坑建议:
✅ 所有操作必须通过官方预约流程
✅ 拒绝任何“灰色通道”承诺
✅ 保留完整清关文件与签收凭证
合规才是最快的路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环至美卡车查价平台详情,可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:http://hzm.dyz1688.com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