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跨境物流中,尤其是涉及亚马逊FBA卡派运输时,“打托”和“缠膜”是高频出现的专业术语。但很多卖家对其具体含义和操作要求并不清楚。今天我们就从定义、操作规范、注意事项三个维度,帮你彻底理清这些概念。
一、“打托”是什么?
“打托”是指将货物按照标准尺寸装载到托盘(Pallet)上,形成一个便于装卸、运输和仓储的标准化单元。
核心目的:提升运输效率,降低货损率,确保亚马逊仓库接收无误。
关键规范:
托盘规格:必须使用1.2m×1.0m的标准托盘,高度不得超过1.8米(单托重量≤680kg)。
材质要求:木质托盘需符合ISPM15熏蒸标准(带IPPC标识),塑料托盘需承重≥2000lbs。
堆叠方式:采用“交错式码垛”,每层货物需完全覆盖下层间隙,避免空隙导致重心不稳。
标签要求:每个托盘需张贴4张FBA标签(前后左右四面),标注FBAID、运输编号等信息。
案例:某卖家因使用非标准托盘(1.3m×1.1m),导致亚马逊系统扫描失败,整批货物滞留仓库,额外产生$50/托的整改费用。
二、“缠膜”又是什么?
“缠膜”是指用**缠绕膜(Stretch Wrap)**将托盘上的货物固定,确保运输过程中货物不会移动或倾倒。
核心目的:防止货物在卡车运输中因颠簸晃动,降低破损风险。
操作规范:
缠膜层数:至少6条高强度缠绕膜,覆盖托盘顶部和四周,确保货物完全固定。
顶部保护:需加装防滑纸板或防尘盖板,防止货物因震动位移。
四角加固:使用防护角(Corner Protectors)保护纸箱边角,避免运输中磨损。
透明优先:推荐使用透明拉伸膜而非黑色,方便亚马逊仓库扫描和检查。
案例:某企业因缠膜层数不足(仅3层),导致货物在运输中倒塌,货损率高达15%,最终承担全部责任。
三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误区一:“打托”只是装货?
真相:打托需严格遵循亚马逊的FC Prep Requirements,包括托盘尺寸、标签位置、货物堆叠方式等。
避坑:提前联系物流服务商确认操作细节,或通过TMS系统实时追踪包装进度。
误区二:“缠膜”随便缠几圈就行?
真相:缠膜需覆盖顶部、侧面和底部,且必须使用高强度工业级缠绕膜。
避坑:拒绝使用劣质缠膜,避免因固定不牢导致货物散落。
误区三:所有卡派都需要打托?
真相:除极小件商品(如文件、小配件)可申请豁免外,98%的卡派运输必须打托。
避坑:提前确认货物类型,避免因包装不符合要求被仓库拒收。
四、操作流程示意图(简化版)
货物预处理:按SKU分类,剔除旧标签,使用FNSKU标签粘贴外箱。
打托操作:
货物堆叠→放置于标准托盘→调整至1.8米以下高度→确保单托≤680kg。
缠膜加固:
从下至上缠绕6层→顶部加防滑板→四角安装防护角→检查稳定性。
标签粘贴:
每个外箱贴2张FNSKU标签(对立面)→托盘四面贴MAWB标签→使用耐候性碳带打印。
五、为什么要重视“打托”和“缠膜”?
亚马逊硬性要求:自2025年Q2起,亚马逊启用AI扫描系统检测托盘合规性,不合格将直接拒收。
成本控制:标准化打托可降低30%货损率,节省$50/托的整改费用。
时效保障:专业打托服务能提升50%仓库接收效率,避免因包装问题导致的入库延迟。
六、总结:规范操作=利润保障
打托:标准化托盘+合规标签+合理堆叠,是货物顺利入仓的前提。
缠膜:高强度缠绕膜+防护角+防滑板,是运输安全的核心保障。
长期策略:选择具备AWD认证的物流服务商,采用TMS系统实时监控包装质量,规避风险。
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环至美卡车查价平台详情,可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:http://hzm.dyz1688.com/